上周末是今年我区首个冬至祭扫高峰日。据统计,两天内,我区经营性公墓(骨灰堂)祭扫人流量达3.17万人次,车流量3406辆次,落葬176穴。今年,鲜花寄哀思、电子鞭炮等代替烟花爆竹祭扫方式成为更多市民的选择。与往年相比,今年环保、文明祭扫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17日一大早,在天马塔园附近,记者看到前来祭扫的车辆有序行进,沿途“鲜花水果,文明祭扫”等倡导文明祭扫的条幅随处可见。天马塔园主要入口处,除了设有温馨提示牌以外,塔园的工作人员还向前来祭扫的市民分发文明宣传小卡片,号召市民清理墓前祭品,文明祭扫。
上午9点过后,塔园内祭扫的人多了起来,不少人除了带着橘子、糕点等祭品外,手里还捧着鲜花。来自普陀区的市民洪先生正在和家人一起祭拜先人。他说:“亲人活着的时候对他好才是真的好,逝者已去,祭扫是对亲人的怀念,以简约环保的鲜花祭扫,既表达了我们的心意,也给子孙后代留下了青山绿水。”无独有偶,东侧墓地上,同样摆放着两束黄白色的鲜花。“今天是从宝山赶回来祭拜父亲的。”市民陈先生告诉记者,全家人都住在市区,每年清“明冬至前都会回来祭扫,祭扫完后我们也会清理墓前的祭品,这样既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也可以保护环境。”
“几年前,每到清明冬至,家家户户都会到自家亲人的墓地烧纸、放鞭炮,对生态环境影响很大。从2015年开始,我们就发出倡议,号召大家用鲜花文明祭扫,并免费租借电子鞭炮。”上海天马塔园负责人告诉记者,“塔园内共有室外墓穴2.3万多处,以前每到祭扫高峰日,清理出的垃圾就装满了两大卡车。现在虽然还是有人点香烛、烧纸钱,但比起之前,选择用鲜花代替纸钱来祭扫的市民人数明显增多。”
值得一提的是,天马塔园的永怀宫设立了1.5万个格位式公墓,相比传统的室外墓穴,格位式公墓更加环保、节约土地。一座格位共110穴,仅占室外5个墓穴的土地面积。随着《上海市民政局、财政局关于贯彻落实民政部<关于全面推行惠民殡葬政策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以及《上海市节地生态安葬补贴实施办法》的出台,相信节地生态安葬的方式将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