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檀香花苑小区内一复式居民楼底层厨房起火,屋主在楼上睡觉浑然不觉,所幸楼组长发现火情并及时通知了居委会,随后由物业保安和社区志愿者组成的微型消防站的消防人员拉开防盗窗,爬进厨房,扑灭火源,关闭燃气灶,阻止了火势进一步蔓延。
今年以来,我区创新采取微型消防站和村(居)委会综治工作站、社区警务室、网格工作站等四个职能站点统筹起来进行建设的“四站合一”新模式,统一人员培训,健全联勤联动机制,固化装备和场地,切实解决村(居)委会人员有限、场地不足和联动不畅等问题,推进微型消防站在区域联防体系中有效运作。
联勤联动聚合力
以救早、灭小和扑救初期火灾为目标,依托单位志愿消防队伍和社区群防群治队伍,微型消防站是在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社区建设的最小消防组织单元。
按照规定,未设企业专职消防队,且未达到建队标准的轨道交通站点,三星级以上宾(旅)馆、饭店,三级甲等医院,3万平方米以上的商(市)场、客运车站候车室、客运码头候船厅、体育场馆,高度100米以上的综合性商务楼以及其他火灾高危单位,均需要建设微型消防站。同时,《建设标准》还规定常住人口1000人以上的行政村和已组建消防工作站的居委会也要建立社区微型消防站。
微型消防站要想取得“防消宣一体化”的良好效果,人员配置十分重要。根据规定,属于建设范围内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行政村、居委会、小区物业等,所建立的微型消防站人员配备都不能少于6人,其中,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微型消防站应设站长、副站长、消防员和控制室值班员等岗位,配有消防车辆的微型消防站应设驾驶员岗位。社区微型消防站则需确定有5名以上接受基本防火、灭火技能培训的保安员、治安联防队员、社区工作人员等兼职或志愿消防员,另外还要确定1人担任站长。
凭借“近水楼台”的优势,微型消防站人员能够在发现火情后,迅速赶到现场。为了保证能在第一时间出动,两类微型消防站都要建立值守制度,确保24小时全天候值勤。需要强调的是,设立在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微型消防站还需要安排分班编组值守,每班不少于3人,保证消防力量时刻在线。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社区微型消防站应配备的消防器材装备除了常见的水枪水带、灭火器,还有战斗服、灭火毯、空气呼吸器等专业用品,足够满足机动、迅速、有效地处理初期火灾的需求。
联管联训谋发展
区公安消防支队对完成验收并投入使用的微型消防站进行动态跟踪督导,定期检查运行情况,对动态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其限期改正,确保微型消防站发挥长效作用。除此之外,区消防支队与微型消防站建立了帮扶机制,让防火监督员到各街镇安管中心和网格化管理中心与相关负责人进行沟通,协调并联合司令部、辖区消防中队,定期上门对已经建成的微型消防站进行人员业务培训,确保其充分发挥作用。
区公安消防支队表示,目前建成的微型消防站已基本具备小型(初期)火灾扑救、防火巡查、人员疏散等方面的能力,但由于许多人员都是兼职,能力素质参差不齐。为进一步提升微型消防站的战斗力,区公安消防支队将配合街镇、网格化管理中心和安全管理中心定期组织开展执勤战备训练,并每年通过微型消防站队员理论考试、业务比赛等形式,奖优褒先,将考核成绩纳入各街镇年底考核评比总成绩,以此全面调动队员工作积极性和提升各街镇重视程度,将微型消防站优势、效能最大化,促进微型消防站稳步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