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区委、区政府部署全区中小河道综合治理工作以来,佘山镇紧抓水环境治理的有利时机,积极落实“河长制”“纳管制”“网格制”,全力以赴消除河道黑、臭、脏,提升水环境质量,村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居民乐享和谐生态。
水清岸美居民夸
日前从佘山镇水务站了解到,佘山黑臭河道治理涉及的河道——三界址村江治理曾是一项老大难工程。整治前,三界址村江的河水黑臭以及沿岸环境脏乱问题严重影响新镇村居民的居住环境。三界址村江沿岸居住的居民以农户为主,农民的自留地分布于河两岸。过去,村里的老人去世后都会安葬在自家的自留地里,此次河道整治要迁走墓地,村民大都不愿意。为此,镇、村干部多次深入农户家中劝说,最终近30座墓被顺利迁移,为改善沿岸环境打好了基础。
河道治理关键在治水。位于新镇村东南位置的养猪场有近千头猪,猪粪排放问题一直没能得到很好的处理。每逢雨天,粪水会随雨水流入河道,烈日曝晒后河道更是臭气熏天。为了清退这个养猪场,镇、村两级做了不少工作。清退工作关键是卖猪。为此,镇、村两级积极联系规范的养猪场,帮助养殖户卖猪,最终成功清退了养猪场,周围的群众竖起了大拇指。
除了猪粪污染环境,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也是河水黑臭的重要原因之一。此次河道治理过程中,有关部门对该村163户人家的生活污水进行统一收集,排入污水管道。此外,村里还沿河岸两边划定了环境保护红线。为迁走红线范围内的居民,村干部多次上门沟通,介绍河道治理工作,让村民明白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最终成功动迁沿河居民6户。动迁后,河道沿线新建护栏2579米、防汛通道2221平方米,疏浚河道1200米,翻建桥梁1座,种植绿化1.49万平方米。当地群众称:“河道变美了,在这里散步,真是神清气爽。”
河道畅通美如画
在北干山圩区,水源不足、调水不畅的问题困扰当地群众已久。今年7月下旬,相关部门通过新开河道、打通断头河、拆违清障等措施,使河道水面积新增了5120平方米,此次水系沟通工程涉及姚村浜、叶家浜、新横河、印泾港、张家娄、王娄、北塘支河等7条河道。截至目前,张家娄、印泾港、北塘支河、姚村浜的4处桥梁灌注桩已完
成施工。
北干山村党支部书记王永忠介绍,河道治理前,北干山圩区水污染严重,居民不敢轻易用河水。此外,生活和工业污水又源源不断地直接排入河中,让这里的污染“雪上加霜”。河道治理工作开展之后,河道畅通,水清岸美。沿河群众感慨:“水系畅通,死水变活水,用水安全有了保障。”
据统计,佘山镇共有河道196条(段),累计长度252.09公里,其中,市级河道2条(段),区级河道14条(段),镇级河道30条(段),村级河道150条(段)。涉及河道数量多,河道沿线农户多,治理工作开展难度大。整治后,全镇范围内的河道如今已旧貌换新颜,昔日的臭水浜,今朝宛如一条条“绿腰带”,成了如画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