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四个最严”构建“食安天网”——区市场监管局多措并举

2017-10-21 19:49:56 作者:注册松江公司

百余家食品企业的相关负责人齐聚一堂,会场座无虚席,大家时而抬头认真倾听,时而低头做着笔记。这是日前在区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的《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培训暨“放心守信工程”推进会上的一幕。将颇为繁琐的条文分门别类,再将数个案例贯穿其中,整堂课程重点突出而又生动易懂。“今天的培训很有收获,我打算把其中的一些食品安全案例加入到公司内训的材料中,让公司员工一起学习。”培训会现场,一位参训人员告诉记者。据介绍,今年以来,区市场监管局开展各类培训155余场次,培训人员近1.16万人次。
  近年来,区市场监管局、区食药安办认真贯彻中央关于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紧密围绕《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加强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产品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依法、铁腕、稳妥治理食品安全突出问题,提升区域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确保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加强运用信息化手段

  在松江万达广场商圈,记者走进三楼一家餐馆,餐厅显眼处信息公示栏里的绿色“笑脸”一下子吸引了记者的视线。笑脸、平脸、哭脸,这些生动有趣的表情是对餐厅食品安全情况最直观的描述。旁边还有一个微信二维码,打开手机扫一扫,该餐厅的整体情况便一目了然。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达的当下,区市场监管局将“互联网+”运用到食品安全监管的每一个角落,通过信息化手段,助推食品安全城区建设。
  三楼的一家披萨餐厅颇具人气,只见透明的玻璃厨房里一位“全副武装”的厨师正在做披萨饼,一招一式很是专业,吸引了不少食客驻足观看。随着我区“明厨亮灶”覆盖率的不断提升,像这样看得见的后厨在我区已经越来越多。目前全区已有15户餐饮服务单位建成“透明厨房”,410户重点食品经营单位完成“视频厨房”设备安装。“明厨亮灶”在全区重点食品经营企业中的覆盖率达到90.2%。此外,“全球眼”高风险单位远程视频监控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并安装GPS移动送餐车监控设备。我区所有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农村会所、学校食堂以及44户高风险生产企业全部纳入视频监控并接入监管人员手机APP。随时、随地、随机监管,在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下得以实现。

  共筑全民监管网络体系

  打开“大人来也”APP,领取任务后,钟先生和家人一起来到新松江路上一家知名火锅店消费。国庆期间,第三方平台针对部分餐饮商户开展了食品安全调研。这是作为消费者“暗访员”的钟先生第二次领取任务。签到、拍摄后厨及火锅店内现场照片并上传,然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系统设置的问卷,钟先生的任务便完成了,并且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

上传至平台的信息,则由平台审核整理再反馈到食品监管部门,从而实现“精准管理”。这是区市场监管局目前正在尝试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手段,让消费者在用餐的同时,体验了一把“监管者”的角色。已开展的2000余人次的暗访,为监管部门提供了339个有价值的线索,通过线索已查处了98户次的无证经营餐饮行为。
  构筑食品安全“天网”,为市民营造安全的食品消费环境,近年来区市场监管局多措并举,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聘请区人大代表和区政协委员组成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积极反映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并按照区人大、区政协要求于近期对建设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区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和监督;组建松江区市民食品安全巡访团队伍,发动社区居民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明察暗访;进一步畅通举报渠道,实施有奖举报引导社会监督,今年以来受理各类食品投诉举报2128件。
  此外,自2013年以来,我区构建的“一站三员”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在保障市民食品安全的过程中收到了良好成效。在居(村)委会设立基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站,由属地居民担任联络员、协管员和信息员,有效推动了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据统计,目前我区共有联络员663名、协管员914名,信息员5202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一支活跃在基层的职业化、专业化的市民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已经基本建成。

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

工商注册、代理记账、银行开户、公司变更、公司注销、资质办理,就来财穗通企服

更多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