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区积极谋划“一个目标,三大举措”战略布局的当下,区交通委抢抓交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唯实唯干,勇于担当,聚焦“四网融合”核心任务,强化监管行业规范,为建成“科创、人文、生态”的现代化新松江宏伟目标保驾护航。
环境综合整治服务全域旅游
清退黄浦江松江段作业的浮吊设施,作为我区“五违四必”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工作,今年被列为市政府督办项目。
4月20日,随着最后一艘停靠在叶榭水域的浮吊船被拖离,我区提前10天完成了浮吊清退任务。在行驶的船上,区交通委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原先这两岸,密密麻麻都是浮吊,是黄浦江水源地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此前黄浦江松江段共有74艘浮吊,占全市总量的三分之一,不仅过驳黄沙等建材时粉尘飞扬,而且船上人员的生活污水也直排入江。
今年2月,上海启动黄浦江上游的浮吊设施清退工作。松江在浮吊清退过程中,区交通委与公安部门加强合作,既注重源头管控,也做好安全服务保障,累计出动海事人员6030人次、公安和特保645人次,出动船艇1225艘次。通过加强巡查力度和建立临时报港制度,严控吊机设备和大小沙船驶入松江境内作业,并在下游水域设立拦截线,斩断浮吊船舶赖以生存的贸易源头。此外,考虑到浮吊出港难度较大,区交通委海事人员还专门设立了便民服务平台进行技术指导,并在浮吊撤离时派出海事艇护航,确保船只和人员安全离开松江水域。为吸引买主来松买船,航务所工作人员还主动为业主解答有关操作流程。
浮吊全面清退,黄浦江松江段面临的航道安全和环境污染隐患随之消除。区交通委结合水域环境治理,加强通航监管,减少船舶污染水域情况;加强区域内码头监管,取缔无证码头,规范34处有证码头;研究本区域航道功能定位,推进航道监管信息化,调整适合松江未来规划发展的航道发展管理模式,以此服务全域旅游产业发展。
如今,站在这三水汇聚的端点,只见江水烟波浩渺,江风猎猎,江波澹澹,一派壮阔美景。
优化公交线路构建“四网融合”
地面公交网是松江“四网融合”综合交通体系的其中一网,影响着未来松江交通发展的方向。为服务“一个目标、三大举措”战略布局,近年来,区交通委不断优化地面公交网络,完善公交的覆盖布局,补上区域公交短板。
去年,我区完成了佘山镇域公交改革,将佘山地区的4条镇域公交线路纳入区管平台,突破了镇域公交与区域公交的体制界限,以此服务松江全域旅游发展。此外,还编制完成了《佘山地区公共交通规划》和《佘山旅游度假区公交整合方案》,明确了佘山旅游度假区公共交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线网布局。月初,佘山免费旅游巴士线路取消,由新辟的95、96路公交代替旅游巴士线路的功能。
今年7月,区交通委主动对接各个工业园区,逐一上门调研需求,计划开通公交专线,以便更好地服务G60科创走廊建设和产城融合;新辟松江97路,调整松江91路走向,以服务大居配套项目;新辟松江95路和96路,服务全域旅游发展。
此外,还将规划形成“1-6-28”公交枢纽格局,以公交枢纽布点建设来服务街镇经济社会发展和市民出行需求,以此锚固四层次交通网络,将形成包括一处市级公交枢纽、6处区级公交枢纽和28处节点公交枢纽的三级枢纽体系。
探索管理模式确保城市有序
2012年至今,区交通委执法大队在整治非法客运工作中,共查获2921辆各类非法客运车辆,其中克隆车330辆。据统计,最近5年共有7994件各类违法违章立案,5917件结案,打击“黑车”数量在全市名列前茅。
多警种、多部门配合,开通“绿色通道”,通过一纸传真、一个电话,便可及时开展整治行动。近年来,区交通委在整治非法客运上积极探索新举措,形成了属地联动长效管理工作机制,有效提升执法效能。目前,在九亭、泗泾、新桥和车墩拥有四个大联动地区,推行打击非法客运属地化管理模式,加强街镇面机动巡查,齐抓共管,对各类非法客运现象开展突击检查和及时整治。在四个大联动地区,运用现有固定监控探头以及城管、公安等相关部门的车载监控,有效锁定可疑目标进行监控取证;派专门执法队员常驻在相关派出所,现场调试操作、寻找可疑目标、搜集证据采样、配合现场行动;利用探头实时工作拍摄存档,监控“大”平台扩大取证范围。
“无证汽修是克隆车产生的源头。”据介绍,执法大队开创了汽修行业自查制度,建立汽修行业诚信档案。针对无证机动汽修部门,执法大队采取便衣摸排、调查取证等措施,有效净化汽修市场环境,防止克隆车流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