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0时08分,两台挖掘机在高压水枪配合下,一南一北同时开工,经过一个多小时不停作业,矗立在九里亭沪亭北路中央14年的沪上“最牛钉子屋”被拆除。早晨6时,拆房产生的建筑垃圾完成清运,虽然700余平方米的拆除现场被围了起来,但沪亭北路上的视野一下子开阔了不少。“钉子屋”所在区域的道路建设方案已经完成,国庆节后将启动道路铺设。
几天前,这幢房子的户主徐永桃及其家人已搬到九亭家园的出租房居住,徐永桃的女婿张新国坦言:“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地了。”
一分钱也没多拿
“徐家的这次协议动迁补偿,是按九亭地区统一的安置补偿标准执行的。与14年前一样,并无突破。”九里亭街道动迁办主任陆辉强调,现在对徐家执行的补偿标准和安置方案,仍是按照一个宅基地的标准来执行。一个宅基地标准户安置大中小3套房子共280平方米左右,按照多子女补偿规定,另外补偿一套约120平方米房子,一共是4套房子。根据第三方评估,徐家获得230万元拆迁补偿款,这笔钱是按政策规定补偿其今后购买安置房的费用。
张新国验证了陆辉的说法:“听说我们签了动迁协议,电话就不断,亲戚邻居们都来打听拿了多少补偿款,有的说我们拿了6000万元,有的说4000万元、3000万元,统统都是乱传。”各种传言不胫而走,让张新国一家很苦恼。“我们一分钱也没多拿!”张新国告诉记者,他们现在租住的房子在九亭家园,127平方米,租金每月4800元,政府给了一年6万多元的过渡安置费,“先租房住,等安置房建好,才有自己的新房子”。
以心换心得信赖
眼看着自家的房屋即将拆除,9月14日上午,徐家三人和街道动迁办、征收公司的三名工作人员一起在楼下拍了张合影。为什么滞留道路中央那么久,现在会同意动迁?张新国毫不迟疑地回答说:“是九里亭街道干部的真心诚意感动了我们。”
“这房子是1981年我亲手建起来的。”住了30多年的房子要拆了,张新国却没有多少不舍。住在马路中间这些年,车来车往,噪声、扬尘,一家人其实住得并不舒心,成为名声在外的“最牛钉子户”,张新国很是介意。
第一次动迁是在2003年,当时九亭镇的动迁政策是按一块宅基地进行动迁安置,让他们自己建洋房,老一辈的都同意了,但张新国的儿子不同意,要商品房。后来,张新国的儿子分户,一家人就坚持要求按照两个宅基地标准来安置。这么多年,到底是按一个宅基地还是两个宅基地来安置补偿成为争议的焦点,始终没能达成一致意见。后来,沪亭北路上的“滞留户”从最初的10多户慢慢减少,到2011年1月仅剩下徐家一家。这一拖,又是6年。沪亭北路修到了徐家门口,因徐家的滞留屋而如肠梗阻一般,宽敞的四车道变为两车道。这些年,沪亭北路上发生在徐家房子附近的交通事故不少,“这些家里人都知道,特别是夜里,车子突然就撞上来了,我们还半夜起来配合处理事故。”张新国说房子对交通造成了影响,自己一家人也过意不去。
从2003年至今,从过去的九亭镇到如今的九里亭街道,历经六任动迁办主任,政府对于徐家的动迁政策始终没有松动,经过这些年的博弈,张新国对安置结果心知肚明,他说:“到后来就是赌口气,这次同意协议动迁,就是因为这口气解了。”帮助张新国一家人理顺这口气的正是九里亭街道动迁办主任陆辉和副主任徐民强。“这么多年,徐家人有心结,怎么打开他们的心结是动迁的关键。”陆辉说道,俩人没事就登门拜访,不谈动迁的事,而是与他们拉家常,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了解他们实际困难。如此三番五次,徐家人由起初的排斥逐渐转变为接纳,最后双方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张新国告诉记者,他还特地托人打听过两位的为人,以防他们的虚情假意让自己上当,得知他俩曾经是居民区干部,居民反映他们两个人办事公道,是说真话、可信任的人。“街道干部一次次上门,连街道党工委书记也到我家来了,让我们很不好意思,一家人觉得受到了尊重,有些感动。”张新国记得,每次陆辉和徐民强来家里,聊完天临走时都要握着他的手安慰一番,“不签协议没关系,关键是你们保重好身体。”张新国表示,自己相信他们,所以才会同意协议动迁。
实际上,街道动迁办对徐家人的关心贯穿始终。徐家提出,房屋动迁后,87岁的徐永桃没有房子住,想申请先支取自家的部分补偿款用来购买一套商品房,街道动迁办经过积极争取之后,为其成功申请提前支取了70万元;张新国家里有一套鱼饲料加工设备,重达1.5吨,一时舍不得扔掉,于是,街道为其找了个临时仓库存放,并帮其运送过去,解决了一家人的实际难题;考虑到徐家有一位87岁老人、两位近70岁的老人,陆辉特地安排了6名志愿者上门帮助他们搬家。
今年8月21日,街道动迁办会同松江区第一房屋征收公司上门,与宅基地持证人徐永桃签订了动迁协议。
租到九亭家园的房子后,张新国夫妇就陆陆续续地开始打包,准备搬家。9月13日,徐家一家人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将打包好的物件一一装车,15日搬空后,张新国在家门口把房屋钥匙交给了动迁办工作人员。
9月17日深夜,沪亭北路的沪松公路至涞寅路区间段暂时封闭;昨天凌晨0时08分准时启动滞留房屋拆除工作。拆除工程结束后,工作小组在周围布置了水泥围栏、交通警示牌,提醒过往司机注意,“毕竟原来在这里的房子一下子不见了,怕司机不习惯发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