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各地稻田还沉浸在绿意里时,叶榭镇同建村的鸭稻田早早地褪去青涩,披上了黄衣。经过收割、设备烘干等工序后,预计将在本周日(9月10日)上市,成为今年首批新米。
日前在位于叶榭镇同建村424号的鸭稻米生产基地看到,成群的绿头鸭在在一片片长势喜人的稻田中穿梭,或嬉戏玩耍,或啄食杂草。这群毛色烟灰的鸭子听着蔡永贵的“哨声”,一边“嘎嘎”地叫着,一边匆匆地穿梭在稻田里,欢快地寻觅着美食。据介绍,今年鸭稻米已经开始收割,9月6日首日收割了35亩。
“可别小看了这些绿头鸭,它们可是这片鸭稻米的管理者。”58岁的本地农场主蔡永贵指着田间的野鸭乐呵呵地介绍,鸭稻米指的就是运用稻鸭共作的有机生长模式,灌用国家一级饮用水资源种植出来的大米。当小禾苗在田里站稳脚跟后,他们就把20来天大的小鸭子放进田里。这些鸭子在生态稻田里自由地游泳、吃草、吃虫,通过不间断地活动促使空气中的氧更容易溶解于水中,刺激水稻生长,并且确保其保水性与通风透气性,有效避免或减少纹枯病等病害滋生。同时,鸭粪还能充当水稻生长肥料,无需人工就能完成活水、除虫、施肥、除草、松土等多个工序,这样可以大大节省成本,还提升了效率,最重要的是保证了产品的绿色无公害。“动物和植物一起生长,一年稻子一批鸭子,放养长大的野鸭口感也更好,两者相辅相成。”据介绍,鸭稻米还原了大米的原汁原味。煮熟后,米饭颗粒晶莹饱满,色泽透明油亮,口感黏糯香甜,透着一股江南特有的米饭香。
稻田野鸭售价为150元/只,鸭稻米售价为简装100元/5公斤,真空包装150元/5公斤。原本种粮,一般亩产量可达上千斤,送到粮店,还有国家保护价收购,省心省劲。现在采用鸭稻共生种植方式,工作强度大,亩产量不足600斤,为保本只能上升两倍价格,还得自己跑销路。明知困难重重,但这关系到自己家乡是否留下一片净土,上海市民喝水能否干净些,土生土长于同建村的蔡永贵还是决心要带头推广稻鸭共作的绿色种植模式。这两年,这位种粮大户的女儿蔡凤连看到家里鸭稻田边的电线杆上总是停满了准备美餐一顿的麻雀,切身体会到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带来的诸多好处。于是她也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自家稻米上。除了在自己的朋友间进行推广,她还开设微店,通过现代化手段延伸销售渠道,希望能够建立“鸭稻米”的成功范本,吸引更多浦南地区的农场主一起种植鸭稻米,共同推广这种绿色无公害的“种养一体”模式。
这两年,随着鸭稻米知名度逐渐打响,屡次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去年,蔡永贵种植的百亩鸭稻米,按照最低10元/斤的价格标准,销售到了江苏、北京、哈尔滨等地,售后反响极佳。稻子还没收割,就有不少老客户打来电话预订鸭稻米和稻田野鸭。鸭稻米成熟后,3个月内就销售一空。今年,他将种植面积扩种到120亩,预计将为全国市场提供约7万斤鸭稻米,使更多人能品尝到这种精耕细作的纯正大米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