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为民,为松江发展提供法治保障——我区践行司法改革工作

2017-09-11 22:58:38 作者:注册松江公司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司法体制改革围绕这一目标,深化推进改革,践行司法为民,发展科技司法,努力为松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

  司法体制改革,
  同步推进员额制责任制

  2015年,司法体制改革在全市全面铺开后,区法院认真落实人员分类定岗,按照33%、52%、15%的比例,将人员分为法官、审判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三大序列,实行员额制管理。至今,区法院已经组织三批法官入额遴选工作,92名有着长期审判工作经验的法官纳入员额。
  区检察院在检察官员额配置上,向反贪、反渎、侦监、公诉、未检、金融等主要业务部门倾斜,对案管、研究室等综合业务管理部门的员额予以严格控制。具有检察员身份但在综合部门工作的人员,必须转岗至一线办案部门,经过层层考核合格后方可入额。目前,区检察院共有员额检察官63人,今年已经启动第三批检察官入额遴选工作。
  入了员额是否意味着就能高枕无忧?显然不能。司法体制改革以来,全市法院、检察院系统对于案件办理的质量、效率、效果考核更加明确,考核不胜任者就要退出员额序列,法官、检察官有了退出机制。目前,区法院、区检察院均无因考核不合格而退出员额的情形,无入额后调离办案岗位的法官、检察官。
  “法官入额后提升了荣誉感,提高了薪资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司法体制改革完善了‘让审理者裁判,让裁判者负责’的司法责任制,构建起权责明晰、权责统一、监督有序、制约有效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曹洁表示。区法院严格执行《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完善司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院、庭长对未直接参加审理案件的裁判文书不再签发,确保审判权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同时,健全完善审判权监督制约机制,区法院审判监督庭对二审改判和发回案件进行专项评查,区分一般差错和重大差错,通过审委会讨论确定责任,并在绩效考核中予以体现。
  “区检察院根据职责权限不同制定检察官权力清单,检察官办案突破了以往层层审批的工作机制,确保检察官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但放权不等于放任,检委会、案管部门定期评查案件,覆盖到所有入额检察官,以司法办案终身负责制推动案件质量的整体提升。”区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苏正洪介绍说。目前,在市检察院制定的检察官权力清单中,检察官可独立决定的职权共有141项,区检察院对此进行了研究细化。

  践行司法为民,
  以司法手段服务民生

  今年7月份,在松江居住未满一年的外省市人士杨某来到法院立案大厅,准备起诉户籍地在黄浦区的赵某。根据《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区法院对该案不具有管辖权。杨某说自己居住在松江,由于天气炎热,为避免来回奔波于松江和黄浦两地,故希望通过区法院跨域立案系统向黄浦法院提交申请。本着“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的工作理念,区法院引导当事人在立案系统内完成了信息填报、诉讼材料扫描等工作,并发送至黄浦区法院,整个跨域立案申请仅用了半个小时。

 

    区法院作为协助执行法院完成了全市法院系统首例跨域立案网上申请,有效减轻了群众的“诉累”“问累”跑累”。“
  法律监督是宪法赋予检察机关的神圣使命,区检察院加强对刑事立案和侦查活动的监督,促进侦查机关依法规范开展侦查活动;加强对审判、执行、监管活动的监督,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加强对职务犯罪的查处,促进国家公职人员依法履职。过去五年,区检察院设立了泖港、车墩、泗泾三个社区检察室,基本能够覆盖全区范围内的基层刑事执法活动监督、受理群众来信来访等工作。全国“最美青年检察官”包莉娜坐镇车墩检察室,她说:“社区检察室更加贴近群众,将检察工作的重心和法律监督的触角进一步向基层延伸,以群众为中心,共同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今年是上海法院两年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决战决胜之年,我区正积极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法委协调、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主办、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理执行难大格局。去年以来,区法院相继与区检察院签订《关于共同加强财产刑执行工作的意见(试行)》,与区人保局签订《关于完善涉诉企业欠薪垫付机制的合作备忘录》,与区经委签订《关于私营企业信息查询的合作备忘录》……区法院通过开展严厉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反规避执行行为等专项行动,共对108人实施司法拘留,发现并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拒执犯罪案件7件11人。通过上述举措,执行威慑力进一步增强。
  2012年在上海检察机关“服务大局、保障民生”十佳案(事)例评选中,区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科办理的“红先河环境污染督促起诉案”获评十佳案(事)例。区检察院就红先河环境污染案,推动地方政府提起民事诉讼,为国家挽回近90万元的经济损失,成为全市首个环境公益诉讼的案例。今年7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开始实施,确立了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区检察院将把公益诉讼作为今后一项重点工作,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涉及民生民利的领域加强监督,发现问题积极提出检察建议、提起公益诉讼,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利用科技手段,
  向公正高效权威迈进

  用手机扫码进入立案系统,录入、保存立案信息后会生成一个案件二维码,预检、立案法官只需扫描当事人用手机截屏的案件二维码,就能完成整个立案过程。上海鸿道律师团姚岑律师告诉记者:“以往立案,立案庭法官因为要在基本信息录入上耗费大量时间,经常忙不过来,律师立案平均等候时间需要半小时到一小时。自从该系统投入使用以来,立案庭法官减少了基本信息录入时间,申请人只要在手机上录好信息,再到窗口立案可以很快完成,不仅便利了申请人,也节约了司法资源,大大提高了立案效率。”从去年年底开始试运行至今,律师或者当事人通过该扫码立案系统立案1173件。
  今年年初,区检察院使用司法办案区远程视频系统,对一案件犯罪嫌疑人张某进行羁押必要性公开听证审查,这是全市区级检察院开展的首例当事人跨省申请的羁押必要性公开听证审查。苏正洪表示,全新的司法办案区是用一流的信息技术设施倒逼司法办案活动规范化,将司法办案活动置于阳光下,用看得见的法律程序彰显司法公正,努力让案件的涉案当事人感受到司法办案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
  2015年,区法院在37个法庭内装备高清摄像头,建成高清视频系统,方便庭审直播、庭审监督和庭审还原,是全市首家完成全部审判法庭高清庭审建设的法院。今年,区法院又在全市率先试点建成庭审摄录像广播级法庭,仅今年7月份就在互联网上直播刑事、民事和商事案件19件,努力以司法公开促司法公正。
  过去两年,区检察院、区法院先后上线“松江检察”“上海松江法院”微信公众号,当事人可以在“上海松江法院”办理网上立案、开庭公告查询等服务,还可以在“松江检察”上办理律师接待、案件查询等服务。记者从区法院和检察院了解到,智慧法院、智慧检察院建设正在向司法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推进,未来,还将有更多信息化举措带动司法工作更阳光、更智慧、更公正。

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

工商注册、代理记账、银行开户、公司变更、公司注销、资质办理,就来财穗通企服

更多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