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气多变,不时夹杂着狂风暴雨。作为岳阳街道云间名门小区的一名垃圾分类志愿者,王月珍自然最讨厌这样的天气。如今,她却能“稳坐钓鱼台”,看着外面的大风大雨不禁感慨道:“幸好有垃圾分类收集亭,不然要淋成落汤鸡喽。”她口中的“垃圾分类收集亭”,是岳阳街道为了工作在服务居民一线的垃圾分类志愿者们所建造的一处休息场所。岳阳街道今年为此投入资金近20万元,不久前第一个垃圾分类收集亭投入使用。而像这样能为志愿者们遮风挡雨的亭子,今年将建成17个。
从2011年开始,我区逐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垃圾分类志愿者这一岗位应运而生。王月珍和陆海娟都是岳阳街道云间名门小区的第一批垃圾分类志愿者。垃圾分类收集亭分为两部分,右边是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4个箱子,左边则是志愿者的休息室。“每天上午7时半到8时半,晚上5时半到6时半是我们的工作时间,主要任务是引导居民将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并为居民的绿色账户刷积分卡。”陆海娟说,这份工作并不轻松,夏天面临炎热,冬天天黑得早,气温又低,室外工作对于年过花甲的她来说着实是个考验。“2015年的一场暴雨让我记忆犹新,由于大雨来得急,身边又没带伞和雨衣,我们几个志愿者只能躲到宣传栏檐下,最终身上还是被雨水打湿了。”如今有了垃圾分类收集亭,困扰志愿者们的天气问题迎刃而解。
一张桌子、一张小板凳、一台电风扇、一盏明灯和一个洗手池,休息室虽然不到2平方米的空间,可室内却样样俱全。“桌椅可以休息,风扇能够降温,帮居民倒好垃圾后还有洗手池可洗手。与以前相比,现在的工作条件可是有了很大的改变,我们志愿者的积极性也更高了。”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继续投入资金,在实际运用中不断对垃圾分类收集亭进行优化改造,既改善一线志愿者们的工作环境,也为居民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