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深深、绿树掩映,亭台楼阁、湖光塔影。我区方塔园内,在通往“清风徐来”苑的青砖小路上,两块以石砖拼接而成“法”字别具一格。“清风徐来”苑的门上,尚法”二字映入眼帘。“
尚法,即崇尚法律,推崇法治。为推动“七五”普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区依法治区办、区司法局围绕“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按照建设“法治松江”“平安松江”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建设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发挥公共场所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分类施教,让法治与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融合。
目前,上海方塔园、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以及新华公寓三大面向群众普法的区级法治文化阵地构筑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以各自特有的魅力,在潜移默化间影响着人们。
寄“法”于“娱”
一砖一瓦皆为故事,一步一景处处文章。砖雕照壁、厉廉堂、其昌廊、尚法园、警示教育馆……一幅幅松江古往今来道德楷模的画像,一个个民间流传奉公守法的小故事打动人心。皋陶、狄仁杰、包拯、海瑞、张伯行、彭真、董必武……他们或在历史的长河中因公正廉明而名垂青史,或为新中国法律事业奉献自我而值得敬仰。
松江区依法治区办依托上海方塔园美丽的自然风景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将法治与自然、历史、廉政有机融合,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以及看得见、摸得着、记得住的视觉形象及空间艺术造型,打造了具有松江历史文化底蕴和法治内涵的松江区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内有一壁、一堂、一廊、一园、一馆,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目前,该基地已成为上海市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松江区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
寄“法”于“育”
进入松江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幽长的法治文化长廊。一个个法治人物、一条条法治名言跃然于灯箱上;长廊中,法治标语、法律格言制成的各种花草标牌点缀在绿化中,远远望去,既美丽又庄重。在教室的走廊上,随处可见墙面上的中外法治人物,每周三晚上,青少年们在此聚首参加法治讲座。图书室内开辟有法律图书角,陈列我国现有重要法律法规及法律名著,青少年可以有选择性地阅读感兴趣的法律图书。另外还设有模拟法庭,设法官席、原告席、被告席、证人席和旁听席。通过案情模拟和角色扮演,使青少年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增强感性认识、普及法律知识。
“基地”占地面积2.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9万平方米,可同时接待650名师生。2013年,松江区司法局联合区教育局整合“基地”原有消防安全教育、交通法规教育等资源,在松江区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中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示范基地”,并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让青少年在素质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增长法律知识。
寄“法”于“寓”
一块写有“松江区外来务工人员法制宣传教育示范基地”的铜牌挂在小区正门一侧,这里是位于新桥镇的新华公寓。走进小区,公益性灯箱广告牌上滚动播放着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小区中心围墙上布置着各种法治标语牌、图画,在小区管委会还设有法律图书角。另外,还设有用以开展法治讲座、法律咨询、法治文化作品展示等活动的法律活动室,每周末会有律师坐镇在此接受居民的法律咨询。
2013年,区依法治区办、区司法局联合新桥镇人民政府选址新华公寓,建设了本区目前为止唯一的专门面向外来务工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示范基地。区司法局法宣科负责人说,选址于此是因为新桥拥有较多的外来务工人员,而新华公寓又是建成最早的一处外来务工人员居住地。在社区、在家门口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法治文艺演出,形成外来务工人员法治宣传教育的工作网络和宣传教育氛围,更有利于法治意识的培养和普法教育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