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食品将于年内增加3条生产线,投产后年产量有望翻番;庄信万丰、建伍电子等通过产业升级实现产量翻番。今年一季度,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迎来“开门红”,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554.7亿元,同比增长18.9%,占全区比重64.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亿元,同比增长110.2%,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3亿元,占全区比重36.8%。
在推进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建设中,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充分发挥作为松江实体经济主战场、主力军、主引擎的作用,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唯实唯干补短板、大刀阔斧推转型、改革创新促招商、克难奋进抓治理、夯实作风强服务,力争到“十三五”末实现完成税收100亿的目标。
理顺职能
高效完成体制机制改革
“服务企业工作的质量是反映开发区工作推进效率的晴雨表,服务工作做得好,企业就乐意进来投资,乐意增资扩产,乐意扎根开发区。”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常务副主任袁球坤在采访中表示。
如何让开发区成为一台运转高效的机器,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实打实的服务,开发区把目光首先落在了机构整合上。按照区委、区政府“分工要更加明确,职责要更加清晰,工作面貌要焕然一新”的要求,开发区自去年底着手体制机制改革以来,从机构调整方案的制订到相关部门人员的竞聘上岗,再到机构的顺利运作,仅仅用了一个月时间。
今年新的开发区体制机制开始运作,一批业务能力强、工作积极性高的员工被安排到一线岗位,充实了队伍力量,对企业的服务职能也进一步前移和下沉。“目前,园区的职能汇编手册已完成,正逐步下发到企业和各委办局,今后企业就可以根据手册‘按图索骥’,找对应的人办对应的事。”
加强招商
重大扶小培育发展后劲
今年一季度,开发区已有85家新企业完成注册,另有125家新企业正在办注册手续。“招商历来是开发区的首要工作!”开发区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当前形势下,开发区更要牢固树立“招商是龙头”的观念,强化“亲商、扶商、助商”的思想。
强化招商是第一要务,首先就是要建立一支招商队伍。近期,开发区已对招商员队伍进行了补充,充实力量,确保完成全年700户的招商指标,力争达到800户的目标。与此同时,开发区还出台了《加强开发区招商引资的实施意见》,坚持“重大扶小”的招商思路,把引进“高、精、尖”项目,树立精品工程作为主攻点,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集中在大企业、大项目的攻坚上。去年以来,开发区先后促进了仪电控股、派米雷智能安防、佐济智能安防、天安集团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智慧安防龙头企业在开发区落地,推动正泰科技园、领先食品新产品项目、库卡柔性系统等一批开发区老企业的新项目顺利建设。
“除了要把招商当做龙头,我们的主要工作还是要在第一线服务好企业。”只有多走下去,多与企业交流,才能及时发现问题,才能及时把各项政策传达到企业。全面抓实服务企业工作,开发区将服务落实到专人,其中260多家重点企业,全部由开发区管委会班子成员以及中层以上干部对口,实行定点联系制度,建立与企业面对面沟通的交流机制。通过第一轮走访,收集了来自园区企业反馈的问题186项,发现了企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1亿元。
加速整合
推进先进制造能级提升
由“松江制造”迈向“松江创造”的关键,在于企业。开发区一批企业的发展已经迈上新台阶,阿克苏诺贝尔中国技术研发基地正式启用,必能信超声被评定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美维科技等11家企业被评为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透过成绩看不足,在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看来,经过过去25年的发展,现有制造业中产业定位不清晰、集聚度不高、布局不合理、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正在日益凸显出来。
“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我们将分别采取措施,做到淘汰关停一批、改造重组一批、能级提升一批。”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淘汰关停一批就是对能耗高附加值低、污染严重、不符合产业导向的企业,通过企业收购、资产收购、动迁、强制拆除等综合手段坚决予以淘汰。改造重组一批是指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传统制造业,如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精细化工等暂时碰到困难的企业,引导其利用信息化、科技化手段进行改造,或者引进新的投资者进行重组。能级提升一批则是指对符合园区产业规划,市场前景广阔,经营效益好的企业,推动其增资扩股、增容扩产。
积极对接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的20亿元基金和60条政策,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制订了量化的指标体系,今年力争培育20家重点骨干企业,鼓励企业设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地区总部,助力“松江创造”;培育50家行业领军企业,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完成重组乃至并购,成为“小巨人”企业;培育8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优化科创环境,完善金融支持;引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新兴产业在整个工业经济中的比重。
补齐短板
科学布局产城融合空间
经过20余年的发展,如今基础设施配套老化,与产业发展相脱节,已成为制约开发区发展的一大痛点。通过做好园区发展战略规划和产业业态规划,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和产城融合,被开发区提上了日程。
根据园区在“一廊九区”中的定位,开发区在规划前期便深入各区块实地查看、深入各企业调研排摸,并向1000多家区内企业发放意见征集表,收集第一手资料。目前,开发区委托清华同衡规划设计院进行的园区36.5平方公里的规划实施评估和城市设计工作已形成中期成果。此次整体修编将以更合理、更高效的产业结构调整明确园区业态,实现产业的集聚、产能的升级。
新建、改建各类基础设施要以给企业带来便捷为第一要素!因此,在此次整体修编过程中,开发区以市政道路、河流水系为重点,推进申港路、鼎源路、鼎丰路等道路维修或新建,推进问题河道、雨污水管网的疏通或整治,并结合“四网融合”,构建通达的开发区道路体系。不仅如此,此次整体修编还将着力体现产城融合的建设理念,充分考虑园区内金融、商业酒店、人才公寓等配套设施建设,发展产业社区,实现服务管理信息化、园区管理社区化,助力产业升级。
此外,开发区还以区域环境综合整治、黑臭河道治理等为抓手,补齐环境短板,努力创建符合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位的大环境。